22040101

【香間小路.農地重金屬樂章】樹下土地復育


「牌子插下去就說更重要罰一百萬,我們連一點人權都沒有喔!」
「我們老農都無所事事,每天看天、看地、看電視‧‧‧‧‧‧」

        2002年7月,行政院環保署宣布樹下社區農田共32.7公頃,受到重金屬汙染必須廢耕。良田在一夕間變成廢土,甚至看不見毒物,就因為一張張告示牌,長年發展農業的樹下里居民必須被迫失業,陷入徬徨無助、愁雲慘霧之中。

        雖然政府用休耕標準補償農民損失,但是土地還是不能使用,何況農民和土地之間關係不單純在於經濟上的支持,更有共甘苦共患難的深厚情感,難以金錢估計。於是「汙染整治」在那一刻起成為樹下里難以擺脫的課題,土地汙染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經費才可能突破的困境,一輩子務農的農民和在地居民要怎麼重新站起來呢?一起看居民如何團結、如何奔走努力,讓樹下里從傷痛中漸漸復原吧!

        廢耕之後,樹下社區邀請專業調查團隊,訂定第一階段社區農地診斷、調查計劃,在討論過程中發掘許多地方特色、環境資產,且獲得許多樹下、浸水社區的環境變遷線索,這些資料都成為未來後續規劃的方向。

        環保局、農試所使用不同方式整治汙染農地,里長也加入復育行列,除了期待政府亡羊補牢,盡可能做好改善復育工作外,居民也試著因應這次廢耕的災害,進行農業轉型的規劃。畢竟汙染的土地即使進行復耕作業仍然承受壓力和疑慮,後來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曾晴賢教授發起「種下希望之樹」帶農民種植無患子樹,讓土地維持生機,為樹下土地注入其他可能。

        復育計畫結束後,曾傳居先生將自家的地成立「開心農場」,提供給附近居民無償共耕,田畝上又出現綠意,來來往往的社區民眾在和土地、居民親近的過程,逐漸拾回對樹下土地的信心。

        如今,走在樹下里的土地上,仍然可以尋找到過去所留下的傷痕,不妨仔細觀察看看,停下腳步仔細聆聽、呼吸,或許會看到靜置在一旁汙染告示、會感受廢耕農田的哀傷‧‧‧‧‧‧,希望樹下里這些年經歷的苦痛,以及居民團結一心的凝聚力,能夠帶領你親近家鄉土地的故事,善待我們所生活的地方。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