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味 家鄉味
當王大哥手拿耙子、腳穿漁夫鞋、走入潮間帶的那一刻,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兔子,跳進那通往仙境的樹洞,等著我們跟隨他一起探索香山的世界。這一刻,我們都是小小愛麗絲。
第一次,我們和職人王正光大哥的訪談,約在朝山社區,助教帶著我們一行人圍坐在王大哥周圍,桌上擺著電腦、旁邊架著攝影機,我們人手一支筆一本筆記本,瘋狂提問,像極了主考官面試,從身家背景、兒時讀書、工作經驗、婚後生活到退休人生,無一不問。而靦腆的王大哥穩穩地一題題回答,每答一提我們便振筆疾書,為了完成工作坊的策展,在嚴謹的面試氛圍下,這一問就是三小時。
第二次,我們臨時拜託大哥帶我們去討小海,王大哥便翻箱倒櫃找出漁夫鞋及耙子等下海用具給我們帶上,嘴裡說著今天風大不適合,腳步卻一路領著我們越過豎琴橋,走進香山濕地。王大哥帶著我們走在潮間帶上,臉上的神情像父親帶著孩子打開爸爸的藏寶箱一樣興奮,看似隨意,蹲下一挖,就是一堆公代赤嘴。只見他頂著狂風一直往打海走去,不斷地介紹他手下挖到的珍貴寶藏,各種我們認不得的貝殼—原來這就是平常的王大哥。
原來有些事,我們必須像愛麗絲,跟著兔子跳入樹洞,才能一探這塊孕育我們的鄉土、這群職人日常的故事。回想兩個月前,一群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齊聚一堂,企圖在每周星期六的田野課程中,認識香山、親近溼地,學習用策展,說出香山的故事、職人的人生和我們的所見所想。我試著推敲是什麼樣的力量,促使這群來自各方的人,願意犧牲假日來上課,願意下班後趕稿到三更半夜,只為了一場似懂非懂的策展。
當王大哥逆著風帶著大家走向濕地的那瞬間,我彷彿找到了答案:「不論你從何而來,心中都有一塊最柔軟的情感留給家鄉。」我們各自投射自己對土地的情感,連結過往生命記憶,在某些時刻觸動著心裡對家鄉的想像與期盼,在工作坊裡尋找自我認同。家是什麼?鄉是什麼?而我能為家鄉做什麼?這是這幾個月以來一直盤踞在我腦海裡的思考。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接觸平常不熟悉的人事地景與學習領域,就像小小愛麗絲經歷了一場冒險之旅。
最後一天,策展結束,故事工作坊告一段落,我們互道再見,小小愛麗絲離開樹洞回到現實,繼續過生活。
然而這一切,已悄悄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家鄉故事,未完待續‧‧‧‧‧‧
我們和香山的關係
就讀輔仁大學期間,深受審計教授暨會計師「李宗黎」影響所甚。其所言:「當他日,你能了解,你和日本富士山的關係時,你就成功了。」當下,百思不解。「我就是我,富士山就是富士山。」有什麼關係?
同樣的問題,香山是香山,我是我,我們之間又有甚麼關係?沿著參與香山沿海職人展,每個人都在彼此的起心動念之中,逐漸找到解答。
在短短幾個月的過程中,要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來自新北市的熱情少女,光是知道她從新北市週週往返新竹,就打從心裡對她立正敬禮。猶記得在香山濕地踏查的回程路上,新北少女向夥伴大聲道:「那裡有垃圾!」我心想:「這不就是我期待看到和聽到的嗎?」在毫無猶豫的回道:「我和你去撿!」之後,我和那位少女,一起奔向海洋。
這是一種毋須言說的關係,關於土地。
當組員開始進行田野調查,訪談到鱟魚時,大夥燃起興奮之情。「鱟是什麼?」經過田調職人王大哥細細描述之後,大夥長知識了,王大哥又接著補充說:「這個大部分都是公母兩隻在一起。假如抓到母的,公的不會跑掉;可是抓到公的,母的就跑掉了,因為公的比較癡情,所以漁民都會先抓大隻的,小隻的不會跑,因為小隻是公的。」夥伴們開始此起彼落低頭找起資料,大家同時驚呼:「哇!原來他們又叫夫妻魚耶。」
「鱟」,把我們凝聚在一起。
當大家開始分享香山的背景故事及生活,為了使命必達,完成每階段的不同任務,彼此甚至熬夜到凌晨二、三點,這中間不單純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故事中的職人,以及腳下的土地。就像是策展閉幕,主動跳出聲音自願當女主持人的夥伴,更是讓大家見識到屬於年輕的勇敢,無畏的承擔。
以香山天后宮媽祖廟裡的對聯作為結語:「香火善緣結;山河錦繡屏」。多年後,再想起「那年,我們一起到媽祖廟,抽籤的日子。」就讓香火來和大家結善緣。山河在、錦繡在,透過故事合作社,讓我們好好的愛護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守護人類的價值。
文:彭依諄、曾明德
圖:故事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