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虎山】虎仔山瓦片餅達人,楊榮枝

 


 

基地旁猛烈空襲

楊榮枝,民國二十年出生,自小長於虎仔山一帶,已在此生活八十多年。家族曾經是地方佃農,幫忙地主代耕,也使得他從小便跟隨著姑丈務農,老來仍保持著下田的習慣。在榮枝伯對虎仔山的早年記憶裡,庄內隔上很遠才會有一棟房舍,其他地方都是田野,沒有太多發展建設。

約莫十二歲國民學校畢業後,美軍開始空襲,住家鄰近空軍基地,成為首當其衝的波及標的。他形容轟炸的時刻,數量龐大的軍機會將天空化為一片漆黑。每當機槍掃射之後,竹林整片斷垣殘枝;轟炸機載來五百公斤炸彈投下,整個村莊彷若地動山搖,聲響大到令人害怕!有時甚至拋下燒夷彈,機場跑道上停駐的日本戰機全數燃燒殆盡,黑煙瀰漫天空,眼前什麼都看不清。

 

日式瓦片餅達人

瓦片餅是榮枝伯家族百年承傳手藝,口味之外也融合幾代族人情感在其中。「屬於煎餅的一種,日本人稱做仙貝。」他談起這門獨到功夫的來由,源自於一位老姑丈,當年向日本師傅學習,才開啟賣餅的生意。由於形狀貌似日式建築的黑瓦片,因而得到此名,直至今日仍維持傳統造型。

在日本時代缺少麵粉可用,原物料匱乏下,生產量也少。國民政府來台後情況較佳,卻也不敷使用,多以米漿、樹薯粉替代,美援(註1)來時才逐漸改善。而通常冬天才有銷路,夏天則生意不佳,一年僅有大概半年時間能靠賣餅維生,因此頂多是農閒時的兼業罷了。

瓦片餅在興盛時期,新竹老店新復珍中亦有販售。起初是批貨給小雜貨店,或者是自行零售。榮枝伯提到從前在新埔有個石頭公,傳聞相當靈驗。每每廟會時分,總在凌晨二、三點就得出發,扛著扁擔挑餅上街賣。一次要負上百斤重的餅,雙足赤腳步行走上幾小時才到。人潮多時生意好,剛走到街頭沒多久,餅就被搶購一空,街尾根本沒東西可賣。因為長年靠著瓦片餅生意,他的爺爺利用攢下的積蓄,好不容易買下一甲地,以農耕填補賣餅淡季的不足。

 

楊榮枝與兒子楊振星里長照片

木業工廠二十年

家中田耕面積逐漸減少,也無法靠著販售瓦片餅養家糊口。年青時期遠赴旗山從事木業工作,四十六歲左右重新回到故鄉,在湖口木業工廠服務,以製造日式傢俱為主。六十一歲屆齡退休,之後繼續到朝山木業工廠六、七年。最早從粗工做起,漸漸學習備木料-依照師傅的設計,將原木切成需求的寬度大小準備好。他說,當時砍下的大型樹幹要先披在戶外自然風乾,差不多七、八分燥時再用人工處理,品質會較佳,也不容易彎曲變形,是當時匠人對於產品堅持的態度。

雖然年事漸高而無法負荷木業的粗重工作,仍到虎林國中擔任守衛至七十八歲為止。榮枝伯認為,自己年輕時候賺錢不多,要撫養一整家子,只能不懈的努力工作,才有辦法提供全家更好的經濟條件。或許也因此養成他勞動不歇的習慣至今,子女提到,一有機會他還是會想下田種菜啊!

 

被徵收的虎仔山

真正從職場退下的榮枝,無法閒賦在家,仍眷戀著田園生活,不時下田種菜、除草,成為一項非工作的習慣。但是家中一甲ㄧ地卻在三次機場擴建後,幾乎被徵收殆盡,如今剩不到三分。他說在新的地籍字號上頭,甚至已經看不到地目。在榮枝伯早時地方印象,虎仔山土地原是相連成形,也因為增建跑道遭到切斷,不覆見當年盤據虎型。

日本時代的徵收,補償金額相當少之外更不容拒絕。「都把人叫去,你印章蓋下去才能走,不然出不去...」他形容連屋後田園的泥土都被拿光屯機場,財產在那時候少有保障。

現在雖有少部分田地,不過因為休耕政策、圳路不通,灌溉水源無法排放,遇到雨季幾天菜就全部淹死,依舊難以實現農務的心願。虎仔山近幾十年來外來人口增加,本地出走不少,曾經的左鄰右舍多遷徙他處。他不禁感慨,即使地方發展的較為便利,但也非他原本熟悉的樣貌。不僅人事已非,景物也不再依舊了。

 


1: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華民國與日本作戰時,美國對於中華民國的援助貸款。項目非常龐雜,包括電力、交通、肥料、水泥、製糖、造紙等。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楊榮枝(照片提供)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