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位在新竹市西側的香山,涵蓋豐富的自然景觀。東邊承接著丘陵地形,不只是早期人們務農、畜牧、栽植林木之處,也是許多河川的發源地。隨著城市發展,丘陵地區也多次納入都市計畫開發案(如民國九十二年的「新竹市都市計畫(香山丘陵附近地區)主要計畫」),昔日的山林、農田已經有多處被開闢為道路、住宅區。
順著發源於丘陵地的河:客雅溪、汫水港溪等,水與泥沙注入了廣大的香山濕地。綿延的泥灘海岸,有珍貴的生態,經公告為重要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也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寶庫,蚵田與漁船,網目與釣竿,是人們在此討生活的足跡。
然而污染危機也潛藏於水流之中,從工廠的排水管,沿著河道,注入農田,注入溼地……
丘陵上的草原、蜿蜒的河道、棉亙的溼地,究竟擁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青青草原
香山丘陵上,廣大的草綠綿延不盡──這裡是青青草原,是新竹市政府推動的觀光口號:「十七、十八、十九」中的十九公頃青青草原。實際上,青青草原占地六十四公頃,沿著草坡鋪設著環狀步道,供人前來散步、遛狗、遊憩。
在訪問香村明世伯時,他提到青青草原那片以前是大家的農耕地,後來才賣給新竹牧場。他的舊家就在青青草原,靠山的村落,以樹薯、甘蔗等農作為主。
事實上青青草原後來屬於行政院農委會的畜產試驗所,是牛羊放牧地,從現今的草原樣貌可窺見一二。後來土地轉賣給新竹市政府,又成為當時新竹師院的遷校預定地,遷校計畫廢止後,新竹市政府接管規劃,才成為現在的樣貌。
在許明財市長任期,曾提出「香山國際健康園區」計畫,青青草原也被劃進了開發的預定範圍。不過在市長換任林智堅之後,同時期的開發計畫,如R1道路開發宣布暫緩,而青青草原是否會繼續保持原本的樣貌,或是展開新的開發計畫,就不得而知了。
圖:陸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