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帶給王淇郎源源不絕的創作欲望,在香山火車站80歲生日那年,王淇郎受社區居民的託付,設計了「香山阿母」一系列的香山意象作品。
位於香山天后宮後方,這間香山難得僅有的咖啡店,溫潤的磚木色調,角落擺放著各式造型雕像,這是台灣著名雕塑家王淇郎與兒子共同打造文創空間,兒子擅長手沖咖啡,自己的作品自然成了店內最好的擺飾。
王淇郎15歲那年,就獨身到台北的復興美工就學,並展開他雕塑學習之路,直到1995年他才再度回到充滿自然與童年回憶的香山。
對他而言,香山火車站會讓人立刻想到母親,想起小時候媽媽帶著採收的海鮮,坐火車到市區販賣,也見過許多母親在火車站前,送子女一個一個外出求學、離鄉工作的身影。因此他用「阿母」頭戴斗笠、赤腳揹子、右手起家(雞)、左手有餘(魚),象徵天下所有母親辛勤打拼的身影,也意味香山給人的親切和藹印象。
王淇郎認為雕塑是一種加加減減的創作過程,必須展現從心到手指的力道,比起手藝技巧,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素描」的基礎功力,只要「點、線、面」融會貫通,不論是線條細緻的〈素雅族勇士雕像〉,或充滿童趣感的〈大嬸婆〉、〈香山阿母〉等風格迥異的經典作品,經由他手裡都能細膩地展現人物該有的韻味。
在新竹縣市的路上,其實能見到王淇郎從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到自己的閩南文化的雕塑作品,如果說,在地文化是他不變的創作根源,那麼為香山所打造的「香山阿母」,則是身為返鄉游子的他,用自己的作品重新拉回與「母親(香山)」的關係,在洋溢他濃厚的鄉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