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行動
「從開張第一天起,麻雀經常都是我們第一位客人。」拉拉指著店口那一大塊曬米粉木板,說著它的典故與趣事。麻雀啄食殘存的米線,也踩踏著剛經營時無客人的困窘。「門可羅雀啊!」一陣陣自嘲的輕笑聲後,包裹著的,是她們的理想與堅持。
「垃圾真的一直在產出啊!當然你不做行動,真的也不會怎麼樣。可是做了行動,我覺得它一定有減少的機會。即使你只買一塊豆腐,也就是減少一個盒子了。」新村小商號,位於新源市場鄰側,由拉拉與歐-兩個七年級的青年共同經營。店中販售著米、調味料、清潔粉、手工皂與零嘴...等,各式裸裝品項擺滿大小木架。減少、甚至走向無包裝,是她們長久理念。
拉拉,八、九年前開始擔任清大綠市集志工。「從那時候就思考著,怎麼把自己覺得不錯的東西,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拉拉新村移動市集-一台減塑行動車因而誕生。她在貨車裝承著不同生活用品,如同傳統菜車一般走遍大街小巷。延展理念外,這,也是一項小型實驗,測試著居民們的接受度。
而後結合社區擺攤;「巷口小新村」的補給站概念。2017年成立實體店面,「新村小商號」正式落腳於此。
積沙成塔
「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從哪來的?選擇性是控制在通路商,因為他擺上架,你就買他擺上架的東西嘛!那,你要怎麼去認識這些東西?」竹筷、藺草鞋、花生醬、醬油、積木;可能是為子女健康的思考、可能是第二代傳承的理想、可能是不浪費材料的惜物。她們,試圖親自拜訪生產者,期待瞭解每一則故事,然後可以訴說給消費者。而不是單純進貨,讓顧客從曖昧不明的包裝標籤認識商品。
現階段「新村小商號」已建立顧定的客源。即便漸趨穩定卻仍有許多待解難題,每一件新事物也都是挑戰!其中最為困難的,還是心境問題。
「要不要堅持下去?」是她們常問自己的。
拉拉說,持續身體力行幾年的減塑行動告訴他,只要不斷累積,一定會逐漸形成一股影響力,像是最常發生垃圾的情況,就是採買與外食,但如果有準備購物袋或餐具,積少成多所能減少的垃圾量也是非常多。這也讓他相信,只有堅持,才有辦法改變。
「千萬不要覺得個人力量很小,有時候你一算起來真的蠻驚人的!」
克服現實
闡述堅持的重要性同時,新村小商號也提到,當初會採取店面經營,主要是行動開始鎖定的就是學校和社區,大家都相信,只有讓孩子從小開始接觸才有機會改變。這是挑選學校的理由;而群聚結構的社區,則是對於行動宣傳會有一定幫助。
「雖然社區店家能夠接觸到實際層面,不過租金就是他的一體兩面。不過我們只能嘗試想辦法解決,但都會告訴自己:不要還沒看到成果就放棄,現在放棄的話,之前的累積等於都白做了。」
至於如何克服現實?大家強調過程之中,一定存在挑戰與困難,新村小商號就是不斷地思考可以如何轉化,還可以怎麼改變的一個地方。「雖然不做也沒關係!但是把環境弄成這個樣子,會覺得自己好像也有一份責任,就應該再多試著努力一次!」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