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哥提到,雖然家庭經濟曾經比較吃緊,但三個孩子看到他們每天海洋退潮後,到水深及胸的蚵田工作,採蚵、疏蚵苗,甚至是汰換蚵棚架的竹子;回來後來要挖蚵、串蚵殼、販售;遇到每年夏天到中秋節前的採收旺季,更是沒有休息時間,連孩子都要跟著他們一起挖蚵、賣蚵。聽到這裡,感受到養蚵對林大哥來說,是養活一大家子的驕傲,是養育出善良、獨立孩子的自豪。
這次策展,因篇幅限制,決定讓民眾對香山蚵有更多的了解,而略去許多在採訪時聽到的生命故事及觸動。在這裡,希望有限的篇幅內,可以讓更多人一同感受屬於養蚵職人林國源的人生百味。
撬開蚵殼中的人生
「愛拚才會贏......」歌聲來自養蚵職人林國源大哥的孫子,唱出的是沿海打拼的士氣,眼神是對子孫們滿溢的祝福,此刻都圍繞著蚵桌,這是平凡幸福的一家人,是香山居民們勤奮堅韌的縮影。藉由香山故事工作坊的號召,聚集了深愛這片土地的我們。
中秋佳節是養蚵職人們的大日子,颱風與季節交替對水溫的影響,使得這段期間的蚵仔肥美,不管是帶殼或去殼都十分搶手,不可開交的時刻下,林大哥一家人抽空與我們進行首次訪談,談論著蚵仔如何影響自己的人生;賢內助洪大姐說著學習養蚵的滿足與產業傳承的期望。大兒子說著對父親身體上的擔憂也回應母親的期待;小孫子說著在同學面前談論蚵仔的自信與外公在蚵田唱歌的回憶。
訪談訓練也讓我們成為開蚵手,手裡是一把剖蚵刀,是產業的工具、家族的核心,更是本次訪談撬開話夾子的最佳鑰匙。
香山的蚵田味於潮間帶適合平掛式養殖,大哥看著沿海產業的班表—潮汐表,精準的在退潮時駛著號稱香山濕地保時捷的鐵牛車,載著我們孩子般的好奇心,沿著由蚵殼鋪成的小徑前進,遠眺就見到綠色飄揚旗幟,那兒便是林大哥的蚵田,也是上一代所傳承的寶地,不管天氣如何、水溫如何,這片蚵田是每天必須守護的。
跳下鐵牛車的大哥渾身散發屬於職人的自信,腳上穿著撻米仔更容易行走在這片「黏人」的土地,開始數小時的養蚵工作,扛起一串串由蚵線綁成蚵殼,細心綁牢固定於蚵架上,預備野生蚵苗在漲潮時能安心附著的家;蚵田的勞動結束後,大哥也喜歡在海中游泳潛水,抓魚、蝦、紅蟳等為餐桌加菜,享受工作後一家人的溫馨時刻。
透過工作坊培力,成員們激發彼此的好奇與探究精神,透過學者和耆老們的文獻與經驗、老家左抽屜的族譜與老照片,反覆著牽動我們與土地深刻的情感連結。組員煒益感觸的說:蚵殼沾覆許多泥沙,但輕輕洗刷後,蚵殼的顏色是多樣,如同香山這片土地如此美麗!紀錄著職人養蚵日常的我們,從田野出發,共享一片大海,香山的景色映在你我的心中,是如何獨特的溫暖時光。
文:楊沛瀠、葉書涵
圖:故事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