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香間小路.面朝大海,走入朝山】濕地的聚寶盆.養蚵業


騎著野狼125,後座裝載著一簍一簍,堆疊至不合常理高度的蚵殼,沿著濕地泥灘奔馳。那些泥沼暗道, 經常是一腳踏上便會陷入,說它寸步難行一點也不誇張,但是瑞泰伯總能順著前進,彷若於平地一般順暢。這些討海人的經驗智慧,總是在他們身上以日常的樣態展現著。

        王瑞泰,七十多歲的老蚵農。早年家中生活清苦,靠海的家戶,牽罟、採蚵、捕魚苗,理所當然的依著討海為生。直到十九歲至工研院上班、六十多歲退休,又回到香山濕地這片海域。

        他每天採收兩回,在自家朝山的一小片蚵田上。退潮後的灘地,一列列平整綿延的蚵棚,瑞泰伯將懸掛線上,成熟肥美的蚵仔取下,一邊再把空心蚵款綁回,也頗具世代交替意味。年復一年地作業著。「平掛式」,是香山蚵產量激增的必殺技!

        坐在門埕,手中拉著魚線,穿過一片片蚵殼。一派輕鬆的景況,多年前養蚵卻不似如此。插蚵,早年以刺竹當「蚵枝」。牛車載滿整台運來,分著鋸成三尺左右長度,讓蚵苗依附其上,採收時節再拿「蚵擎」,將成熟牡蠣撬起。一年才採收一回,十分辛苦!後來一段時間,聽聞來了一群傳授吊蚵的台西人。瑞泰伯收成越來越好,生活跟著穩定許多。

        庄裡婦人、孩童手拿「蚵鋟(ㄑㄧㄣˇ)」,從殼頂或邊緣插入,沿殼把筋挑斷。挖出後立即放入水碗,不讓水分流失,吃水重,賣價也好些。餘下空殼燒成「蚵灰」,混入泥土、細砂,用來粉飾牆面;調和糯米汁、糖水可製成黏著劑。甚至以機械絞成飼料,供給牲畜食用;或者當作田地肥料。蚵,早年就這般習以為常的在一般人生活中。

        物換星移,如今,不管巷弄或近灘,弄蚵身影多不復見。蚵棚,隨著產業衰退與泥沙淤積,漸漸地離著人們的生活遙遠,也緩緩地退出眾人的記憶中。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