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養媳當上孩子王
香山大庄出生,小時候婆婆帶到樹下收養。從前人家貧窮,擔心兒子長大無法籌出聘金娶妻,所以抱她來當童養媳,長大能跟兒子送作堆(註1)。一般人覺得讓人當童養媳很可憐,但對於阿時嬸來說其實不然。
當時婆婆是用另一位兒子來換養自己。她說:「媽,妳怎麼那樣傻。如果沒辦法長大讓你們當媳婦呢?」婆婆都會趕緊回答:「一定會大的、一定!」,總是將她視如己出,當親生女兒這般照料。她也如同家中大姐,幫忙家庭工作也照顧弟妹,是大家眼中的孩子王。
先生南洋軍伕生涯
日本時代,當時阿時嬸才十幾歲。民國三十一年剛新婚時,先生就受到日軍徵召,到南洋當軍伕。一去數年無音訊,生死未卜。她回憶,當時婆婆總是鎮日以淚洗面。她強忍情緒,堅強地跟婆婆說:「媽,妳不要哭,要哭的是我不是妳。妳還有兩個兒子,而我卻只有這個先生。」她便扛起家中大小工作。四年後,丈夫平安歸來。聽聞當時同庄的連同他丈夫,僅有兩人回來而已。
戰亂中生死一瞬間
空襲期間,早上十點時,通常會有第一輪轟炸。美軍軍機飛來,天空一片金光閃閃,戰機沿著溪邊往空軍基地開始掃射、投彈。某日下午,由於舅媽家嫁女兒,她跟著親戚去送禮。想著早上已經遭受空襲,應該很安全。卻不知路途上,下午兩點左右,忽然一列軍機飛來。一時間跟著人群躲至防空洞中,子彈立即掃射下來,輕易打穿洞口稻草頂。她忽然感到一陣灼熱,子彈就這樣射過腰間。所幸只是擦傷,但也著實令阿時嬸害怕,至今仍難以忘懷。
高齡關懷站課程 |
田庄苦日兒孫滿堂
家裡所住房舍是幫人耕種十多年的田才換來的。以前就跟先生說:「你要上班就去,家裡讓我來打算。」年輕時相當會工作,百來斤稻穀也是自己一肩扛。時常做到三更半夜也不休息,公公便出來喊:「媳婦啊!妳半夜還在田裡幹什麼?天要亮了,要睡了!要睡了!」她卻仍忙著替作物澆水,有時到凌晨三點才睡覺。
早年生產量不好,一分地頂多割三、四百斤米,不到現在的一半。收成要交政府,還得給地主,自家能留下相當有限。更沒有所謂副食,每天稀飯配番薯吃,根本連白飯都沒有。這樣的背景,也讓她經常告誡子女,對於人生要知足常樂,更要懂得惜福感恩。即使經歷時代戰亂與生離死別,阿時嬸靠著自己,守護著家庭,也拉拔兒女成人。現在一家子孫同住,對她相當敬重,是一生中最感快樂、欣慰之事。
註1:台語,指兒子與童養媳結婚。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