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學世家
劉仁德,民國三十四年出生。父親本在桃園苑裡工作,職務調派來到香山。五、六歲的時候,他才跟著到牛埔,就讀香山國民小學;隨著父親調任、宿舍搬遷,他也歷經東門、雙溪,甚至是關西國民小學。關西國小畢業,考取新竹一中香山分校,並以前三名成績保送新竹一中。而後參與高中聯考,考上淡江大學,就讀國際貿易學系。
家中四女、三男,共七個子弟。七人分別進入中興大學、中原大學及清華大學就讀。當年,唸大學是相當困難的事,兄弟姊妹幾乎悉數考取,更是難上加難。仁德伯將此歸功於父母管教,以及對於品格的要求。而雙親即使收入有限,仍願意支持子女求學,令他感念至今。
日本老巡官
「劉萬貴,很多朋友知道!一提到老巡官(註1),每個人都豎起大拇指。」父親,在日本時代從事警察工作。身著制服、腰配軍刀,胯下騎著白馬。威風凜凜的嚴肅外貌,是仁德伯對父親的深刻記憶。
當時採高壓管理,平民相當畏懼警察,地方人都稱呼做「大人」。父親是經濟警察(註2),專司工商查驗方面。通常違法者遭到罰款,父親會相對寬容,畢竟同為窮苦人家出生,知悉彼此困難處。所以即使更朝易代,庄里之人對父親仍然尊敬。
戰後本想卸下職務,國民政府卻慰留繼續服務。接著受訓於中央警察學校,巡佐、巡官到分局長,從一而終執行警務到退休。仁德伯曾收到受過父親恩惠的朋友感謝,在二二八那一段風聲鶴唳的日頭給予幫助。他說若有什麼風聲,父親總會先告知對方躲避災禍。
貿易人生
大學畢業考上預備軍官十九期,服役結束後返鄉,回到母校香山國中教授,主要是數學、英文課程。服務兩年,希望走入所學專業領域,而離鄉到台北工作,從基層業務待起,一步步累積人脈經驗,再成立屬於自己的貿易公司。
那時台灣國際貿易興盛,仁德伯飛往世界各地二十多個國家,足跡遍佈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利亞達、達曼、科威特、杜拜、阿布達比、巴林、約旦;以及緬甸、雲南與日本等國家。負責將台灣原物料、紡織及傢俱出口。當中尤其是新竹螺鈿裝飾與聖誕燈泡受到大量青睞,每每出貨前夕,一次都是十多個貨櫃,總得在工廠盯著以如期趕上進度。
![]() |
回歸家鄉看顧著母親留下的五金行 |
返回牛埔路
早年牛埔一帶是香山區行政、商業中心,鄉公所、分局集中在此,漸漸成為市場所在。巷弄街口滿是流動攤販,一派熱鬧景況。父親是公務員,薪餉不高。母親便開間小五金行,販賣生活雜貨以貼補家用,拉拔七名子女長大成材。興趣於貿易工作,或許也來自於母親經營五金的淵源。
兄弟姊妹多在外國發展,自己是老大,且父母年事已高。六十歲左右選擇回鄉,守住母親開的五金行。也在曾經教導的學生懇託下,出任社區理事長,協同各項地方工作推展。過去為求事業出走遼闊世界,如今則安於一方空間之中。爬山、游泳,將生活歸於平淡。真正的走入在地,落葉歸根。
註1:巡官-基層至中階警官,第九序列職務(佩階二線一星):巡官、分隊長、派出所所長(副所長)等職務,官等官階列「警佐一階至警正三階」(委任第5職等至薦任第7職等)。
註2:經濟警察-日本總督府均設有經濟警察課,其任務在執行戰時經濟統治,偵察並檢舉對於戰時經濟法令的違反案件。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劉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