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徵召巡查補
王炎生,民國八年出生於香山大庄。時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招募台人從軍,他是其中之一。與中國對峙時,日本佔據海南島,便在台灣徵召一萬員。當時分為五州、三廳,新竹州就包含兩千人。由於國民學校六年來成績優異,因此從軍後有資格擔任巡查補(註1)職務。
三四高地大屠殺
參軍後隸屬於宋子文部隊,一段時間曾駐紮於後藤川三四高地。聽聞過往不喚此名,原來有次中國軍隊偷襲該處,編號三十四排的日本軍全數遭到殲滅。「剩一位台灣人,他躲在壕溝中,身上疊滿屍體。敵軍拿刺刀不斷地戳,那人忍著不出聲才逃過一劫。」
後藤川跟現在的大庄差不多大,有一千戶左右。在那場殺戮中,不論身份、男女,十五歲以上全數殺害!相當殘酷。也因為第三十四排軍人於此犧牲,故稱之為三四高地。「那裡四處立著地藏王石像,聽說是鎮魂用的。」當時他過的,便是這樣隨時可能喪命的生活。
戰末特攻敢死隊
日軍節節敗退,在戰爭末期,他被編入成為特攻隊一員。他自豪的說,身體強壯才有機會。在那三個月煎熬的歲月,每天都會跟著同伴說:「明天就輪到我們啦!」大家都得先將遺書寫好。總共八十人,第一天就死二十一個,第二天再死十七個。一次遭到襲營,砲彈突然炸下。他剛好躲在溪流邊,否則也沒命。
「死傷同伴無法安葬,過世的特攻隊員,通常就燒一燒,挖個坑骨灰就灑。戰場上沒在分你是什麼人。」王大哥激動的說著。民國三十四年美軍投下原子彈,戰事宣告終結。海南島上的駐軍,不論日本、台灣軍人皆撤回廣州,接受聯合國託管。每天發放大罐奶粉、兩百元零用錢。生活雖然優渥,但仍無法立即返鄉,住在那裡直到民國三十六年後才遣回。
當時日本指揮官沒返回日本,選擇留在廣州結婚生子。他不禁詢問原因,指揮官感傷的說:「我的故鄉廣島整個被炸光,我該回去哪裡?」戰爭造成無數死傷、離散及迫不得已,真的是人在時代裡、片刻不由人。
回歸鄉里新人生
終戰後返回香山大庄,那時還稱為香山堡。父親擔任保正(註2)。當地信仰中心明烈宮,便是由他父親發起興建,地方上饒有聲望。而他出任里長,則是庄內希望開設一條道路,村民所託付。原來並無意願,庄人硬是帶他到夫人廟(註3)擲筊,連續擲出五個聖筊,逼使他只好投入選舉。一屆期滿,大庄路修建好即卸任,回歸田園生活。
王大哥左臂上有個仿若武者的刺青,他並不知道象徵意義,只知特攻隊員都必須紋上此圖。已屆近百高齡,體魄仍然硬朗。或許是拜戰時從軍嚴格訓練所予,但其臂上紋身,以及面容流露的內蘊及風霜,都可透見他一生所歷之不平凡。
註1:巡查-日本時代警察稱謂,「巡查補」是比「巡查」次一級的職位。註2:保正-相當於現今的村、里長。在日本時代,編列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保正為一保民政事務管理人。
註3:夫人廟-即明烈宮,建於清朝光緒13年(西元1887年)。主祀邢、王、朱、沈四府王爺與夫人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