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海山】南香山蚵業最大家,林國源

 


中華路五段的「香山陸橋」下,通往新竹市的方向,會看到一個不怎麼顯眼的落地式木架,上面大大的紅字寫著──「烤蚵」,路過的人或許不知道,這間可是海山罟鼎鼎有名的蚵農林國源的家中,在南香山只要提到買蚵,十之八九會指引你來到這。

 

南香山蚵業最大家

林國源,民國四十六年出生,家中三個兄弟中排行老大,也是唯一繼承蚵業的兒子。林國源憶起,爸爸原本從事養鴨工作,在靠海地段有自己的鴨寮,由於鴨子容易集體生病,造成巨大的虧損,直到媽媽從南港嫁來後,向人學習養蚵技術,於是家裡才購買蚵田,家族從養鴨改作養蚵,經營蚵業至今有六十年之久。

國源伯從七歲開始跟著父母親到海邊幫忙,除了養蚵、抓螃蟹之外,還有現在香山幾乎不復見的捕撈虱目魚、烏魚、鱸魚等魚苗的工作。養蚵事業在林國源接手後,養殖規模是越做越大,蚵田若比照陸地價值計算,就好比十棟房子的規模,且林國源的蚵田位置是所有蚵農中,最靠近淺海的地點,外海蚵田通常水深及胸,牡蠣因為長時間浸泡海水的關係,蚵肉大顆肥美,蒂頭脆肉質Q彈,是老饕眼裡的頂級好料,若蚵仔生長順利甚至能長成「生蠔」等級大小。但這也意味著,養殖過程是更加艱難,他得在充滿暗流、水位落差的水域裡,完成插竹、綁蚵串、採蚵等工作,步步都是功力。

蚵仔,除了深受養殖環境的影響,林國源認為關鍵的因素是夏季南風,但新竹的九降風、颱風天造成高浪反而會讓蚵驚嚇縮水,若發生「地震」,蚵是百分之百「瘦」掉。

 

從養蚵到國術館

因為在海邊看到老蚵農不堪蚵架的重量,長年身體累積傷痛,也開啟了林國源另一個迥然不同的事業──物理治療,至今也已經做了三十五個年頭,在香山可說是小有名氣的國術館。許多香山人小時候的共同記憶,受傷不是去醫院看診,而是被父母帶來林國源國術館治療。左右鄰居談起,營業前,屋外就有客人坐著板凳排隊等候。

自朝山國小、香山國中、新竹高工畢業後,林國源到台中的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研讀草藥學,也遠赴台北學習國術、溫灸等療法,多數客人主要是腰酸背痛、骨刺、扭傷、脫臼、中暑等症狀,他觀察傷痛的部位,給予推拿、刮痧、溫灸等治療.協助客人敷貼的草藥膏,都是自己種植且獨門調製的配方。

林國源笑笑地說:「就連現在我去海邊工作,客人還會問太太什麼時候才回來呢。」

 

兒子接手養蚵,滿懷感激面對人生

養蚵作為勞力吃重的產業,揹蚵簍、插蚵枝等負重工作無可避免,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林國源,儘管再怎麼小心翼翼,過度使用脊椎骨,還是造成傷害。慶幸一樣喜愛近海工作的小兒子林志霖,辭掉科技公司工作,回家幫忙父親的養蚵產業,「我只有開車、游泳、撿、綁繩子這樣而已,用挑的真的沒辦法了。」父子倆分工合作,共同打拼家族事業。

一向樂觀看待人生的國源伯,認為養蚵工作相當辛苦,年輕人力流失,卻從沒想過放棄父母親傳承的家族事業,一方面這不僅是工作,也是他的志生興趣,放著蚵田不做事,心裡頭過不去;另一方面因為養蚵結交許多客人朋友,聽到他們一句謝謝、好吃、新鮮,一切辛苦都值得。現在兒子逐漸接手蚵田,是整片香山濕地極少數的年輕蚵農,林國源為能傳遞家族蚵業深深感到驕傲。


文:鄧君婷
圖:陳咏斈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