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農戶往事
小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不佳,靠著種菜討生活。記憶中八歲便與父親下田,清晨四、五點鐘睜開眼,就得到田裡工作。小時候沒有錢買鞋,只能赤腳走路出門。「我到你這個年紀都還穿不起鞋!」可見早年生活艱困。那時少有柏油路,下雨天田埂很滑,一不小心就跌個四腳朝天。蓑衣相當昂貴負擔不起,只能將平常穿的布袋衫反套。「好像孝男一樣!」建輝伯不禁苦笑。
田裡主要種植高麗菜。他說以前一塊錢可以買五斤,收成好的時候生活還過得去。當時家中有一台兩輪拖車,成熟的菜就堆上車,要走一段漫長的路,整台拉到南門與西門市場販賣。高麗菜是向天長,葉片裡面常結滿霜,收割時拿在手中都忍不住會發抖。父親就這樣,辛苦的拉拔六個孩子長大。
困頓自給鄉村活
他說村裡沒有電燈,後來才拉一小條電線過來,大家都用偷接的。晚上寫字都用蠟燭,或者是兩燭光的燈泡隨意勾著使用。開始有電燈的時候,第一個晚上開心的看著電燈,都捨不得闔眼。
小學讀到三年級也無法再繼續升學,光是生活就應付不暇。上課需要交班費,收個三、五塊家裡便負擔不起。「種田人哪有得交啊!只好放棄不念了。」在那個年代,為生活總得不得以放棄一些事物,令人無奈!
早年稻穗收成後,都會用餘下的稻草、稻梗絞草繩。建輝伯說,他們一天都要交五台車的量,堆起來都有兩層樓高。路不平高高低低,遇到坡道時,滿路石頭的時代,稍微卡住整台車便上不去,很辛苦!現在要尋求手工製的草繩已經不易,許多稻田更是休耕,也找不到稻草了。
養豬達人末代路
十幾歲跟著師傅做土水。父親也由於無法單靠務農支撐全家生活,到了台北與叔叔一塊工作,家中的田地也交由他來種植。父親離開前交兩頭豬給他照料,建輝伯則養到增加至十五頭,在父親回家時交還。販賣收入還幫弟弟討房太太,自己也開啟豬農生涯的契機。
當時候白天要到工地泥作,忙碌八小時到家,晚上還得匆匆忙忙的開著貨車四處撿餿水。日頭一亮就出門,常常天黑才有辦法休息,生活相當疲憊。從三十多歲起,二、三十年的飼豬生活,全盛時期圈中至少都有兩百隻豬,一度獲得農會頒獎。直到豬舍用地遭到市政府徵收,他才放棄。建輝伯指著活動中心旁側的中埔公園,說是過往豬舍土地所在。完全不復見當初面貌。
![]() |
社區巡守隊隊長身分 |
熱心社區公益事
目前建輝伯七十多歲年紀,幾乎是退休狀態。雖然年邁身體仍硬朗,相當熱心於社區工作。大、小活動總能見到他的身影,協助推動社區各項工作。本身亦是巡守隊隊長,長年參與夜間巡邏,以及環境維護等工作。土生土長於斯的他,未受過高等教育,也不太識字,卻比他人更願意投入地方、付出自我,回饋中埔這塊土地給予他的福澤與恩情。
圖:沈華葦、陳添財(照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