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朝山】朝山社區執手,王文福

 


社區活動中心會議上,聚集著地方幹部、居民,通宵達旦的討論著,如何連結朝山地景,透過觀光方式推展在地。其中領著眾人討論,便是文福伯-朝山里里長。


朝山起家﹒依海而長

「到我好像是第五代,來到朝山。」文福伯,四十六年次出生於頂寮村。曾祖父初來朝山,做的是豆乾生意,主要是販售給平埔族原住民。聽聞生意相當成功,也為王家置留下大量田產;爺爺承繼土地,是朝山一帶大地主,於地方頗具名望,村里人皆識。直至政府施行三七五減租。不懂守財理家的爺爺,也慢慢散盡家財變賣田產。

文福伯父親本性林,幼時接受領養成為王家人。由於當時家道不若以往,父親僅能端靠自身,才一點一滴再將家中田產部分購買回來。文福伯說,父親頭腦靈活、手腳利索,靠著自學便在三姓橋,開設腳踏車修理鋪。由於父親性格不愛計較,導致客人經常賒欠,虧損連連而負載。之後則跟著文福伯的伯父,當起水利工程監工。「明德水庫、德基水庫,他都有做過啊!」文福伯說父親聰穎,許多事情自學即通,不論修繕腳踏車,亦或水庫工程,皆未曾學藝拜師。「以前房子也都是父親蓋的!」令文福伯好生佩服。

父親辛勤奮工,為文福伯及四個兄弟姊妹賺取所需。幼年生活困難,他回憶,讀小學時兄弟都睡倉庫,一樓養著雞、豬牲口,二樓隔層才拿來休息。「味道很重那也沒辦法!」文福伯無奈道。

因為家中經濟並不寬裕,文福伯自小跟在母親背後,學著些討海與下田工作,幫忙多少貼補家用。小學五年級,便在香山濕地抓海蟲,一條一毛錢提供給釣客。那時若退潮,總得搶在清晨五點就到岸邊挖拾,然後回家清洗再匆匆至朝山國小上課。

國中約莫十五、六歲,當時盛行撈捕鰻苗,舅舅從事此業,由於人手短缺,母親便要他跟著做。抓鰻苗是辛苦活,晚上十點後,才跟著舅舅步行走到外海。未如現代能著青蛙裝禦寒,甚至需要赤腳走下海,腳底時常被蚵殼割傷。與舅舅張開大網,以圍捕方式,隨潮汐漲退,泡浸冷冽海水中一兩小時,才能捕捉到一定量鰻苗,是個硬差事。

香山濕地,全長15公里、面積約1700公頃,是台灣沿海招潮蟹最繁盛的泥灘潮間帶;亦是北台灣最大蚵場,孕育眾多動植物生長。但是打小時候自海邊成長,香山濕地對文福伯來說,卻是一個尋求填補家中溫飽的地方。而非現代人眼中的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或者是假日玩樂休憩之所。

  

工廠老闆﹒問事法師

高中時期父親返鄉,跟著文福伯六叔一起做土木工程。家裡購置怪手器械,因此高中就讀夜間部時,文福伯便開起推土機,幫著農家一塊一塊、一區一區,將山坡地整平。兵役結束回到朝山的文福伯,恰逢景氣不興時期,手邊幾乎沒有工作。當時大哥做著販售矽膠原料生意,便在其提議下,組起第一架機台,專做矽膠管、高壓電線等耐熱資材。「那時候也沒廠房,就是在家裡三樓放一台機器做...」如同家庭工廠般,開放文福伯製造業生涯。慢慢地,換成一間小廠房;業務量逐漸增加,小廠房也拓展成地方工廠至今。

「印象深刻是有天晚上,一個信徒打電話來,說她兒子人不舒服。計程車載到廟外,兒子不敢進門跑出去,蹲在兵營前。我走去,他抬起頭,我嚇一跳!他眼睛變綠色的!然後我趕快在手上畫符,壓在他眼睛上才醒來...」彷若鄉里軼聞,卻真實發生在文福伯身上,他鮮少人知的另一個身份,宮廟法師。退伍後,父親在村中福德宮幫手,廟裡老輩希望年輕人能承接科儀,那時王爺採乩(註1)選上文福伯,隨後完成坐禁(註2)成為正式法師,跟著神明辦事,翻譯乩身神語。他說,純粹是義務職,不曾收取受助者分毫。興許是熱心助人性格,延續至未來協力社區工作,甚至成為里長。

 

深耕地方﹒潮海變化

「我八十五年加入社區,做一任總幹事後接理事長。當時頂多三大節慶辦一辦,直到朝山國小林松校長,在文化局當局長...」一只來自文建會公文,透過理事長王文福、總幹事蔡志修,以及一眾志工推力,將原本偏鄉漁村,順著社區熱潮,推項地方觀光層次。

香山天后宮、香山車站、香山濕地...朝山地景古蹟豐富,促使文福伯於第二任理事長任期時,決心發展朝山觀光。而當時市府原意拆建香山車站,他驚覺難得松木築體破壞可惜,便行文至文化局,才以整修方式將結構保存下來。更在站體興建八十周年,替香山車站推動慶典,而後又渡過九十年生日。與總幹事兩人齊心戮力,想方設法求得社區未來。鄰里朋友不願在地經營間斷的請託,也使他出任競選里長,擴大服務里民,心心念念皆是期許朝山能有所發展。

「以前天后宮前面堤防,上面有著一座戲台,它還伸至海裡去。」文福伯出生至今六十多年光景,未曾離開朝山這塊土地。他經歷過海水能淹到家門口的年歲;也望見公路將海隔離的現在。小時候家家戶戶剖著蚵;香山車站前的熱鬧街市-菜販、豬肉攤、冰菓室、計程車行,清早就一派熱鬧景象。天后宮每年媽祖誕辰,大戲接連好幾天演出,頂寮、鹿仔坑一帶信徒跟來朝拜。昔日美好隨著時代推移,漸漸轉換成眼前靜默。「很傷心啦!」文福伯看照地方變化,想留置下什麼,卻無法阻擋時光巨輪推進的無奈,或許跟每一個地方人都一樣吧!

 

註1:採乩-乩身傳承型式,一為帶天命者;二是「採新乩」(或稱「採新童」),由廟內主神親選。三是神明於繞境、出巡時親選,以獲取信眾認同者,稱為「採乩」。
註2:坐禁-成為乩身儀式,亦稱「受禁」、「暗禁」。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禁七日,一禁至七禁皆有。坐禁需與外界隔絕,閉關於廟中,門窗上封條,並且以紅布遮光防堵邪靈入侵。極考驗受訓者心性。


文:陳宇閎
圖:陸孝文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