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埔前】香山創業五十載,陳森榮

 


保甲地主

陳森榮,出生於民國三十二年。爺爺及父親皆是地方保甲(註1),於鄉里間具相當名望。祖父那一輩開始務農,約莫二甲多的田地,也放租給佃戶耕作。日本時代父親當時在「配銷所」(註2)擔任所長,專門管理物資配給發放事宜。家族是自耕農外,也經營起碾米廠。那時農夫收成後會分批,一部分一部分將稻穀打成白米,碾米廠成為地方重要存在。

家中也兼做雜貨店,日本時代就開始經營。開設在店仔口,名為「興學勝商行」,是小時候牛埔最熱鬧的一帶。每天上午五點鐘,森榮伯就跟著大人到魚市場批貨。雜貨店販售日用品之外,店頭賣魚、賣菜同樣是傳統柑仔店樣貌。他記得,那時候沒什麼娛樂,店裡買下一台黑白電視,成為村里唯一。每天左鄰右舍都圍在電視機前,搶著觀賞歌仔戲、布袋戲,門埕熱鬧非常。「也算是刺激消費吧!大家加減買一些。」森榮阿伯笑著說。

家族目前延續事業,五個兄弟各有所成。大哥是台大小兒科醫生,二哥繼承下雜貨店;小弟依舊販售著漁貨。他則從高中之後,成為台電員工,並在香山工業區開啟屬於自己的事業。

 


森榮伯參與台電訓練景象

家鄉創業

從小就得幫忙家裡下田,除草、挑稻、曬穀是家常便飯。就讀香山國小、義民國中,早年交通不便,上學都得靠步行。「我大哥讀新竹中學時,父親才買下家中第一輛腳踏車代步。」森榮伯回憶著時代的艱難。

高中畢業後報考台灣電力公司錄取,到龜山訓練所培植整整一年時間。架電線、設電桿,基本業務技能樣樣都要會。之後派到嘉義、花蓮實習,再分發至新竹開始沿街抄表工作,任職三十九年退休。

民國五十八年成立包裝工司,從五萬塊成本開始。那時工業起步、百業盛行。同樣的公司少,便估得先機,從事起經銷工作。每天跑遍大街小巷送貨。以包裝材料而言,他是新竹市最早經營此道的。

小兒子接管的全盛期,生意遍及科學園區、空軍基地。小至一般膠帶、大至戰機顏料與鍍膜,也全都由他們代理。即便生意蒸蒸日上,仍面臨到石油危機。當年所有原物料漲價三倍,運輸也非常困難,咬緊牙根撐著,才帶著公司渡過艱苦時光。

 

森榮伯自爺爺輩開始便在地方墾殖、經營生意

包裝廠一隅

時代變遷

早年「香山工業區」並不似今日廠房延綿不斷,多數地方連房舍都無,放眼望去盡是田野。五十四年台灣玻璃廠房設置,地方逐漸轉變。自三姓橋以北到牛埔南路末端,三、五間演變成為上百間,森榮伯家中田地也有上百坪被徵收,強制規劃為工業用地。大大小小傳統工廠-機械、橡膠、電鍍各式林立,著實提升就業人口,也增加在地居民的收入。「當時隔壁那條路隨便一間賣吃的,生意都好到不得了!」過往工業區周邊的繁盛可見一番。

工廠的來到促使地方繁榮,卻也肆意排放廢棄汙水,搞亂河道圳溝,將環境轉向不可知的境地。回想起工業區原本的農田一片,以及牛埔店仔口的熱絡-那菜販、肉攤、藥局、金飾店、五金行,林林總總的佈滿街道,如今已不復見。進步的移轉就像一把雙面刃般,留下開發後的經濟發展,卻也帶走了原有的在地資產。他苦笑的說著。


註1: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創設「保甲總局」,以「防範土匪活動」為由頒布條例,廣召十七至四十七歲男子組織。以「治匪」成為開端。而隨著時間推移,保甲及壯丁團責任擴大,維持治安外,還需負責調查戶口、監視村莊出入、警戒自然災害、預防病媒蟲害與協同義務勞動。已經是如同基層行政輔助單位的鄰里長一般存在。
註2:配銷所亦稱「賣捌所」,「賣捌」為日語「批發」的意思。日本時代台灣境內菸酒實施專賣制度(1906),由中央統一種植及販賣,菸製品的販賣採配銷制度。民國三十五年(1946)廢止賣捌制度。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陳森榮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