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香山歷史-戰後時期

 

圖源:省籍情結下必須執行的公開槍決

撐傘飛天外省兵傳說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進入戰後時期。剛開始不屬日方治理,中華民國尚未接管,一段時間呈現無政府空窗期。國民政府初來時,香山開始有軍人出入。當時來的外省士兵都打著綁腿、背著一把黑雨傘。每個人左、右腿各綁一副,用布將鐵片纏在裡面。庄內的人都傳說,這些外省兵綁腿解開之後,傘一張,隨便一蹬都可以跳個兩、三層樓高。經過一、兩年後才知道,那些都是素質差的非正規軍,政府因為擔心台灣人有反抗行動,第一批派來填港、打頭陣送死的。

跨過日本統治與國民政府的長輩這麼評價。「那時生活比日本人管時還差!沒得吃也沒得穿。」初期軍容不整、紀律渙散,軍警無法保家衛民。由於糧食供應不足,軍人時常向村民索討,甚至是偷竊。「農婦在田裡插秧時,他們便在田邊小路上,脫下褲子一蹲...都隨地大小便啦!」堃泉伯說:「有些外省兵很兇,對我們都罵媽你個B!兩、三年後正規軍來到才逐漸好轉。」


市街暴動二二八經歷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國民政府來台後,台灣人民受到政治打壓,民生經濟凋敝。埋下許多仇怨的不安種籽,終於在一次私菸查緝中,本省與外省之間產生激烈衝突。事件發生時,正在台北士林求學的金火伯描述,他說那時街頭非常混亂!幾乎見人就打,只能躲在宿舍不敢出門,透過廣播電台不斷放送,才能瞭解外界情形。

來自頂埔的阿秋伯,暴動時正巧在市街。眼前外省人開設的店鋪被砸毀,店內的鈔票被用布袋裝著,一包一包堆在路上燒。當時在市政府前有一位白髮、白鬍的老先生,神情驚恐的操著國語,跪在路旁不停拜託求饒。身旁圍著幾個年輕人,手持二尺鐵棍,拼命毆打老人,場面相當殘酷!
忽然駛來一輛保安車,每個憲兵身後都背著卡賓槍,喊著要圍觀民眾解散。年輕人見狀便跳上車奪槍,一陣動亂中槍聲四起,人群紛紛逃竄以躲避流彈。有些人害怕,趕緊跳進水渠,隨後手榴彈就丟到溝裡。「我那時如果跟著跳就死了...」即使距今已過數十載,他回想起來依舊餘悸猶存。


三姓橋滅門槍殺命案

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六月二十二日。就讀大庄國小的景濱伯,那天正在三姓橋前維護交通,卻目睹了震驚當時的三姓橋槍殺命案。

三姓橋早年相當繁榮,地方有個老闆叫陳火灶,家中開了一間撞球場。當年牛埔山上有兵營,許多軍人都在這裡娛樂。事情發生起源於店中有位計分小姐,與一位中尉葉超鵬發生感情糾葛。葉超鵬追求女子不成,更與老闆娘發生口角、負氣離開。

二十二日清晨,葉超鵬攜著卡賓槍,從牛埔山上下來。先走到三姓橋下,碰見老闆女兒陳富在河邊洗衣服,將其一槍斃命,先行殺害他們女兒。隨後一路走過來,因為撞球場後門面對中華路,正面對著鐵道。他進來後碰到陳灶的父親陳港,下跪求饒卻仍被殺害;之後遇到老闆娘也殺掉。景濱伯提到:「當時正在站導護,一出來就看到子彈,咻咻咻的,在開槍打太太的時候,子彈還射到對面店家去,擊破他們的玻璃,村人都以為是放鞭炮。」

撞球場隔壁是碾米廠,剛好有一位長工在裡面,也是外省人、從過軍,他一聽就知道是槍聲,馬上衝出去。見到葉超鵬正開槍殺人,趕緊上前拉扯阻止,扭打後葉超鵬逃脫,跑到山中躲藏,香山居民人心惶惶。目擊過程的景濱伯說,有兩、三天時間,他都害怕到不敢吃飯。

那時蔣中正總統下令要活捉,整個牛埔山頭都被包圍,展開地毯式搜索。犯人肚子餓,半夜就到番子橋旁邊的小雜貨店偷吃剩飯。經過十幾天都未被抓到。在當年,不僅新竹報紙,全台灣新聞都有刊載,民間輿論沸騰。時值二二八事件結束,因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由於手上仍持槍,民眾都相當擔憂。最後終於在牛棚逮到人犯,不多久,軍法立即判下死刑。

槍決特別選在他槍殺對方女兒的三姓橋下,有些一命抵一命的意味。現場以稻草圍出刑場,居民都在四周圍觀,看著他被行刑。犯人全身白衣,綁著一隻手被帶出來。砰!砰!兩槍,倒下去。遺體當場用木箱裝著釘上,送至三姓橋旁第二公墓。那時怕在地人積怨破壞,墓造的相當堅固。聽說當時阻止他的長工,還拿著石頭去砸他的墓碑。過一段時間之後,牛埔山的部隊就全撤掉;時隔數十年後,荒煙蔓草中也找不到當時的墓位了。


文:沈華葦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