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埔前工業沿革路】五欉松 • 油車溝 • 陳厝

聚落分佈

日本時代牛埔大字析設之里。而牛埔聚落分屬於埔前、牛埔兩里,其位居牛埔之前,故稱之「埔前」。聚落東側是「新竹市警察局第三分局」;聚落中央則為「香山區公所」。區域北及中埔、南接樹下;東鄰牛埔、西界客雅溪。

境內分成「五欉松」、「油車溝」及「陳厝」聚落。耆老說早年有五棵百年老松,因而得「五欉松」之名。根據文獻所載,清代南北官道時期,「五欉松」是大庄經三塊厝(註1)至牛埔官道中途之地。

早年水利不便,山丘多拿來「做園」(註2),種植雜糧如花生、芝麻等作。附近一帶收成,便以牛車運至油車(註3)榨油,其旁為客雅溪支流,因此喚名「油車溝」。

而「陳厝」聚落則以當地的陳姓大家得名,牛埔、埔前陳姓族人分佈廣眾,至今亦然。

 

常民生活

早年埔前以牧牛放養、水田耕作主要。由於香山區公所坐落於此,周邊商家群集,逐漸成就另一種工作面貌。長輩多稱街道一帶為「店仔口」,碾米廠、油行、菜攤、肉販與五金雜貨應有盡有,是北香山重要交易集散處。

五、六十年代,工業區林立,由農轉商、從商換工,埔前產業型態多次跟著時間翻轉,許多老農棄田入商,或者走進工廠上班,以追求更穩定生活。耕作、捕魚反而成為一項兼業,傳統產業型態鉅變。

行政區域劃分沿革:

•       民國三十五年-牛埔大字析設。地處牛埔之前,是故命名埔前。

•       民國三十九年-改制為香山鄉,埔前里改為埔前村。

•       民國七十一年-香山鄉併入新竹市,埔前村再改名埔前里。

 

新竹市警察局第三分局

明治三十六年(1903)設置之「牛埔警察分駐所」為其前身,大正八年(1919)才遷建現址,由時任香山區長陳雲如獻地。國民政府來台,香山設鄉而改為「新竹縣警察局香山分駐所」;民國七十一年香山鄉併入新竹市,定名成為「新竹市警察局第三分局」。

為求殖民統治暢通,日本時代建立嚴峻相當的警察制度。負責職務廣泛,在治安維持外,尚包括衛生協助、管理戶籍、收取稅租、受理刑案等。聽聞經歷當時的長者所述,村中若有孩童啼哭,父母便會出言恫嚇,說:「你再哭!大人會把你關起來。」聞者無不立即禁聲。警察分駐所在當年,成為地方一種壓迫及權威的存在。

 

香山工業區

範圍跨越埔前、牛埔兩里。區域原為大片水田,民國六十一年才由「台灣省公共工程局」將其劃為工業用地;民國六十四年新竹縣政府以「香山都市計畫」之名,正式公佈土地施用細則。

「牛埔工業區」應運而生,成為帶動繁榮重要關鍵。工業起飛後,農地被大量收購。區域地貌從綠野青蔥的田畝,搖身變成廠房聚合之處。

地方產業轉型下,眾多工廠-諸如玻璃、金屬、機械、橡膠及陶瓷業就此發展。生產項目以民生必需品為主。例如現已成為新竹市特色的玻璃容器、藝品;另外瓷器也是大宗。各式輕、中工業羅列其間,工廠分佈不下百餘家。多數在牛埔、大庄及中華路一帶,因此中香山漸漸形成住家、商辦及廠房混合的居住型態。第一級產業如農、漁發展相對式微;埔前一地隨著時移境遷成為兩種面貌。

 

1:樹下社區老聚落名。
2:指山林旱作墾植方式。
3:指早年榨油油坊。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劉仁德
受訪人:李貞吉、陳進丁、陳森榮、陳鎮欽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