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厝先祖恭迎來台
浸水南靈宮,座落於香山區浸水南街,據楊厝耆老言,清代初年,楊厝先祖恭迎南府鯤鯓、靈安尊王、池府王爺一同自福建泉州晉水渡台,駐台初期,供奉於楊厝聚落的番財、黑塊、水滿三人家中,至今已三百餘年。
民國四十三年,浸水村里眾人商討建廟,早期廟宇為紅瓦厝形式,日後因應時代變遷,廟體逐漸不堪使用,民國七十五年由地方信眾再度捐款重建,耗時兩年完工。民國七十九年重建後的南靈宮,進行第一次建醮,民國一百零五年更盛大舉辦建廟60週年平安醮,南靈宮的香火鼎盛,為浸水一帶重要的信仰中心。
眾王爺與禮斗
「南府鯤鯓」為李府千歲,據廟方沿革即為成神的李大亮。李公文武雙全,相傳與其結拜兄弟之中,李公為大哥,五人為大唐效力並立下赫赫戰功。李公忠君愛國、體恤百姓,仙逝後飛昇靈霄,玉皇大帝讚其忠君愛國之忠義清廉情操,敕封為代天巡狩王爺神,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李公聖壽。
「池府王爺」池夢彪,陳留人,是唐朝的開國名將,相傳與李大亮、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為結拜兄弟,有關池夢彪的傳說也很多,但是真的逝世日期卻無法確定,以農曆六月十八日為池府王爺聖壽。
「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一帶的守護神,除了原有的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謝范將軍等神,也常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以農曆十月二十三日為靈安尊王聖壽。
「禮斗」是常見的天人交通方式,最早來源於秦始皇併吞六國,為追求長生,因而啟發了「禮斗」思想,傳說中諸葛亮借東風、陳靖姑祈雨都是經由「禮斗」而奏效的。因此世人乃以「禮斗」方式來延生賜福。「禮斗」道場上的「斗」需要有顯示陰陽、四境、五行、八卦、順天、行氣的象徵。
信仰逸聞
南靈宮於民國四十五年建廟之前,曾供奉於楊厝尋常人家中。爾後民國一百零五年為了慶祝建廟60週年暨太子會成立12週年,舉辦了一朝五晝夜平安醮。請神巡庄路關(註1)途中,更曾特地繞至南靈宮舊館參禮,南靈宮舊館即是南靈宮未建廟前, 南府鯤鯓、靈安尊王、池府王爺三尊王爺的奉祀處,根據管理人義男伯所言,分別是蕃財、黑塊、水滿三人的舊居。
廟方耆老更提到,南府鯤鯓亦可能為浸水南靈宮之分靈(註2),謂係該地楊姓先祖到南鯤鯓做工時,為祈求平安曾一路揹負王爺至台南傳衍香火,為紀念此事於民國三十餘年建廟時將主神稱作南府鯤鯓,並談到南鯤鯓當地光復後仍曾組團前來謁祖,只是年代已久,事已不可考。
註1:路關,是臺灣宗教活動常見用語,包含兩種意義:「路」指遊行隊伍行進的路線,「關」則指路線所經過的廟宇、神壇等定點。廟宇透過公告路關的方式,讓信徒知道本次進香、巡境或繞境活動所經過的路線,以方便當地信徒在沿途擺設香案迎接,或者就近前往路線經過的廟宇、神壇參拜。
註2:分靈,又稱分香。在傳統宗教中,指在某座寺廟求取神佛的香火,回去供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