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南隘大隘演變】見路坑 • 柳仔湳 • 拭腳坪 

聚落分佈

南隘,位於香山區最南端。面積3.51平方公里,約一千人口。地處鹽港溪中游,全境在其流域範圍內。北與大湖社區交界、南接苗栗竹南;西連中隘社區、東與新竹寶山相對。

其名意指南方之隘,地名指稱為南隘山名、溪名、日本大字名、台灣村里名與聚落名。根據陳朝龍先生所著,「南隘山形勢超拔,蔚然挺秀。下開平原,周廣數里。自開而下,層層種花;每當春夏之間,紅紫爭艷,如列錦屏...」絕美景色,常是墨客騷人尋幽探雅之地。

早年聚落包含「南隘」、「見路坑」、「柳仔湳」、「拭腳坪」聚落。清代末年至日本時代,地方稱之「南隘庄」,屬竹北一堡範圍。探究聚落源起,「隘」,原為漢民入墾時所設置的民隘。道光十四年(1834)淡水同知李嗣鄴將其納為「金廣福大隘」(註1)之一,召募佃農闢地開墾,漸漸發展成聚落。由於位居「金廣福大隘」南側,「南隘」因此而來。

「見路坑」是一處小盆地,位於茄苳、大湖至南隘山間歧路末站。「柳仔湳」是鹽水港溪支流,稱為柳仔湳溪。下游河岸多為泥灘,生長許多水柳仔,故名「柳仔湳」。「拭腳坪」則為鹽水港溪旁河階地形,是旅人行經「柳仔湳」到達南隘前休憩擦足之所,拭腳二字由此而來。

 

常民生活

「鄭姓南村別墅,背山卜築,茅屋十數間,結構精緻。屋後因山布置,自高而下,層層種花」追溯至清末,早已有鄭氏家族在此墾殖開發。

地形多數是丘陵而水圳未至,因此開挖大渠來灌溉農田。一引鹽水港溪之水、一為開墾埤塘,聽聞耆老提及從前地方大塘,甚至可划龍船之說。稻米栽植之外,由於日本時代多屬會社地,甘蔗也是南隘特殊經濟作物。

荔枝,是早年南隘一帶最為著名的水果,延伸至中隘、大湖、香山皆有栽植。地方尚存兩棵百年以上荔枝樹,一在蔡厝後荔枝園內、一在南隘公館處。據庄內耆老錦標伯說法,現年九十三歲的他,在孩提時代,百年荔枝樹枝幹已與現今大小無異,因而推估其年歲超越百年之久。

行政區域劃分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戰後新竹市改制省轄市,南隘為南隘里。

       民國三十九年-香山區改制香山鄉,南隘里改為南隘村。

       民國七十一年-香山鄉併入新竹市,南隘村改為南隘里。

 

會社甘蔗工

自日本時代到戰後初期,甘蔗一直是台灣重要經濟作物。依據耆老口述早年南隘土地,多屬鄭氏家族所有,日本統治時期,將泰半土地賣給日本,種植甘蔗並運輸製糖。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戰爭結束後,屬「台灣糖業公司第一區分公司」,改稱「新竹糖廠」。

南隘庄人當時都稱之會社地。由於多數土地種植甘蔗,水稻區域便少。許多居民也成為甘蔗工討生活;也可向會社租田,趁甘蔗收成後,種一期稻作,交換翻田。直到公地放領制度施行,南隘土地才解編,居民開始擁有自己的農田。

村中築有一道五分車路,早時純粹載運甘蔗用。一天拖兩趟,上午八點、下午兩點各一次。每次來到,車頭後拖著一、二十節車廂,幾萬斤甘蔗堆疊其內,老輩對此記憶總難忘懷。


1:金廣福大隘,或稱金廣福墾號。「金」字代表發財多金之意;「廣」為廣東,「福」是福建。設立於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是在朝廷援助下組織的閩粵合股武裝拓墾集團,與世居當地的臺灣原住民正面衝突。

 

 

文:沈華葦
圖:侯凱程、沈華葦
受訪人:陳進來、戴金寶、鄭福蔭、黃錦標、曾錦枝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