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香山天后宮】新竹人媽祖信仰重鎮

香山天后宮由來

香山天后宮歷史悠久,由來有兩種:一為當地人較為通行的說法,指天后宮建於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在道光五年(1825年)重建另外一派說法則認為是在香山港最興盛的時期,於道光五年(1825年)所興建,開始時稱作「下寮媽祖廟」。光緒二年(1876年)再由秀才林秀春以及蔡福益等人結合地方信眾,集資重修廟宇。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下令焚毀神像及相關文物,下寮媽祖宮也難逃波及,廟中的古銅鐘也被沒收銷毀。

 

留下來的粉面媽祖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由蔡清水、翁水九、林清山等人帶領香山信徒前往長和宮,恭迎暫駐的內媽祖湄州大尊天上聖母神像,供奉於香山媽祖宮。後來內媽祖宮接收日本寺廟並裝修為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帶著陣頭前來香山要請回湄洲媽祖卻得不到允筊,反而在詢問是否要留在香山奉祀時得到三允筊,從此湄洲粉面媽祖便留在香山下寮媽祖宮奉祀,廟名也改為「香山天后宮」。

 

別具特色歷史建築

天后宮廟的建築歷史相當悠久,最大的特色是石頭牆土埆壁,石頭牆是以卵石砌成的牆面,而土埆壁是沒有燒過的磚坯。而地板是鋪紅色六角地磚,以及來自中國的青石柱,這些現今的廟宇已然少見。曾經還因為重修時將紅色六角地磚改為磨石子地板因而喪失了二級古蹟資格。天后宮於民國九十三年時,獲得新竹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成為朝山地區開發史中最具歷史的廟宇。

 

具有悠久歷史的香爐至今仍接受著信眾們的香火

地牛翻身保平安

天后宮的顯靈事蹟也不少,最為信眾傳說的其中之一是在民國二十四年,新竹地區發生強烈的地震,全台死傷近三千四百四十二人。然而香山地區民眾皆平安,大家相信是得到天上聖母的庇祐才得以保全。

 

媽祖顯靈訂石柱

另一傳說是宮廟的青石柱傳奇:在道光年間要重建天后宮時,青石板很多,唯獨缺少了四支青石柱,大家苦思找尋時,得到媽祖託夢要到中國泉州購買。信眾隨即派人到泉州找尋石柱,在一家石材店無意間看到四支青石柱,興奮不已,便向老闆說明要買回台灣作為建廟之用,老闆卻說青石柱已經被一位白衣女子訂走,並付清了大部分款項,還說是台灣下寮媽祖廟所訂。眾人一聽驚訝不已,向老闆說明他們就是從下寮媽祖廟而來,老闆細說當時情景,大家驚覺是媽祖娘娘顯靈親自下訂。老闆一聽也相當驚奇,尾款也不收便將青石柱給予信眾們。信眾們趕緊到湄洲島的媽祖廟感謝天上聖母,並將青石柱運回下寮港重建香山天后宮。也就是現在天后宮所擁有的四根青石柱。



資料來源:《竹塹『朝山』庄頭文史紀事》、《竹塹『朝山』庄頭廟宇紀事》
文:宋素惠
圖:沈華葦、陸孝文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