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裁縫的她也燒起玻璃。在炙熱環境下汗流浹背,白天做、晚上做,每天工作十二小時 |
在台灣,玻璃產業的起源,或許可追溯至1887年,陳兩成於台北設立玻璃器皿工廠為開端。論及玻璃一行,幾乎是香山五、六十年代共通回憶-不論是工作室林立;亦或大型工廠崛起。甚至是家家戶戶圍坐客廳,替著聖誕燈裝填鎢絲。此一特色就順著香山蔓延開來,密度數量之高造就「玻璃一條街」之名,也這般留在老一輩香山人過往。
話說重頭
苗栗玻璃砂、新竹天然氣;加以日本時代技術引進,相輔相成地交出新竹玻璃產業輝煌成績。而談及其發展歷史,是由在地人廖啟名設置之「合成玻璃」開始,主責生產醫療儀器、工業器具與民生日用品為主。
昭和十四年(1939),台灣總督府成立「台灣高級硝子株式會社」,約莫兩百多名員工。戰後地方廠家林立,民國五十四年(1965)「台灣玻璃公司」於新竹香山設廠,繼而「牛埔工業區」興起,華夏、春池-不同樣態玻璃廠先後成立,二、三十年間是新竹玻璃業榮景時光。
常民工藝
民國四十九年,新竹玻璃廠成立工藝部門,順應外銷潮流。生產相框擺飾、項鍊手環等藝品,是台灣裝飾玻璃源由,流行起以玻璃加工的動物造型飾品。金聰姨,在那個靠雙手打拼經濟的「家庭即工廠」年代,於自家設立工作室,開啟她的手工事業。四張工作檯、幾坪大空間,一做便是十八個年頭。
由於妹婿經營玻璃藝品,台灣紡織業逐漸沒落,裁縫出生的她也學起燒製玻璃,做起咖啡攪拌棒。早年需求量大,白天做、晚上做,丈夫下班也得幫上手。在炙熱環境下汗流浹背,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一天產出幾百支,單價低,但是製作量大。擔任主管的先生薪資大約三千元,金聰姨卻每每超過五千月薪。
台豐汽水
南隘耆老金寶伯說道,青年時幫著糖廠配送原料到「台豐汽水」。總能拿著自己的容器,隨意裝承想要份量,做為一種勞動犒賞!「喝免驚!喝到驚!」他操著台語笑出聲。
又一次於朝山訪談,久識的志修伯分享起台玻工作歷程,偶然談起一則趣聞。志修伯說,當年黑松汽水玻璃瓶由他們生產。一次雙方皆有責任的大量破損下,黑松卻要求台玻負責六成虧失。董事長一怒之下,決定開家汽水廠與黑松一決勝負!那就是「台豐」了。(註1)
拿自家杯子、喝自家汽水,要多少有多少!逢年過節分發大量汽水做禮品。「喝到會害怕!」也大概是當時台玻員工共同心照吧!
而因為員工優惠價,志修伯便批發汽水給太太販售。在工廠林立周邊擺上一小攤,飲料、泡麵加青草茶,意外大大走紅。遽聞,當時台玻薪水是地方同業最高,不過太太那段時間收入,可能絲毫不遜色於他!
玻璃成為香山產業特殊,也內化至香山人的生活中而密不可分。
註1:台豐汽水軼聞,在請教林柏豐董事長後得到說法。台灣玻璃本希望向黑松汽水販售自家生產的玻璃瓶。不過生意並沒有談成,黑松向其他廠家購買。因此才開始有台豐汽水這項子企業出現。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汪葦如
受訪人:吳金聰、蔡志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