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香山】蔗香荔紅


庄裡一位93歲的說過,當小孩時荔枝樹就已經那麼大棵了

甘蔗種植

糖廠遍台開花

日本時代,為減少國內對進口糖產的需求,將糖業經濟發展列為台灣產業重點。明治三十三年(190012月,由三井財閥於東京創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隔年在橋頭設立台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工廠;明治三十八年(1905)公布 〈製糖所取締規則〉中,更是訂立明確的新式製糖業保護方案,開放民間企業來台投資設廠,並訂定核准採收的甘蔗範圍限制,區域以外的甘蔗就不能收來製糖。

此後,台灣各地陸續設立新式糖廠,大正二年(1913),南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新竹設立新式製糖工廠,稱為南日本製糖新竹工場,透過五分車的糖廠鐵路,每日由郊區運送甘蔗,壓榨能力為1000公噸。

幾經併購,於昭和十五年(1940),隨帝國製糖併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香山

新竹製糖所與其鐵路網於大正元年(1912)開始建設,為日本時代重要的糖廠,在香山地區經營廣大的蔗園,根據1912年臺灣製糖廠原料採取區域圖顯示,幾乎整個香山都在其採收區域內。

甘蔗產業於中隘里、南隘里的耆老訪談中都曾被提及,也是目前多數香山人的印象,認為甘蔗主要分布於南隘、寶山一帶。然在耆老貞吉伯的訪談中,他提到美軍戰機於戰爭時期主要攻擊機場與馬場,馬場位於牛埔,進而造成牛埔種植作物的改變。日本時代,牛埔曾經四處種滿甘蔗;而後才栽種相思樹搭窯燒炭,牛埔也因此變換出另一面貌。

南隘地區的田地,原本都屬於北門仕紳鄭肇基(註1所有,在日本時代被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買去,才全部改種甘蔗,約有三百多甲,五分車路更是一路從城內的新竹製糖株氏會社延伸到南隘地區。中隘里耆老添貴嬸回憶到採收甘蔗的過程「甘蔗砍起來,外殼清乾淨,綑成一把一把,用五分車載去製糖會社製成糖。五分車的集貨點是在五分車路頭,現在的南隘國民小學旁邊,大家甘蔗都載到那邊放,再由五分車載到新竹,人如果想要坐五分車出入新竹,也有一台載人的。

國民政府來台後,新竹製糖株式會社改制「台糖新竹廠」,約在民國四十幾年,台糖重心都移往南部,所有的五分車鐵軌都拆到南部去,台糖新竹廠也關閉了。南隘地區的土地,在民國歷經公地放領後,逐漸轉向稻米種植。


荔枝產業

荔紅百年

荔枝原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屬無患子目無患子科,為華南地區的重要水果農作物,台灣最早的種植紀錄是張郡自福建引進種植於東港郡崁頂庄南茂安(今屏東崁頂鄉與南州鄉鄉界)地區,距今300年,現地仍有成林的荔枝樹。再來,就是在清光緒年間,北門仕紳鄭肇基自福建引進,種植於新竹州新郡香山庄南隘村(今香山區南隘里)地區,距今約200年。明治四十年(1907),北門仕紳鄭拱辰在南隘、內湖私有林地亦有廣植荔枝的紀錄(註2

現在,南隘里仍有一棵荔枝樹,據傳有百年多的樹齡,到現在仍會結果。南隘里的錦標伯在高齡93歲(2016年訪談紀錄)時,也表示自己還是小孩時這棵荔枝樹就已經那麼大棵了。


產業興衰在香山

荔枝成為台灣重要經濟果樹的時間約莫40年,在民國五十二年全台種植面積僅695公頃,於民國七十七年達到巔峰,全臺種植面積逾15,000公頃。老一輩說價錢好的時候,還要去顧荔枝園守夜。香山的中隘、南隘、大湖地區在政府、農會鼓勵下,開發許多大型山坡田地,甚至一度形成滿山遍野荔枝樹之景,種植面積一度有兩千多甲,現在僅剩三十六甲左右。

社區理事長陳進來先生回憶,在差不多二十年前,曾幫忙載荔枝到桃園國際機場,出口到英國,一顆據說零售價是十塊美金,坐飛機過去還不是現在高價的玉荷包香山荔枝品種主要是黑葉,口感酸甜,富含香氣,籽比較大。

香山荔枝產業衰亡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全台種植品種的單一化,黑葉一個品種就占全台95%的產量,加上荔枝不易保存,產期集中,價格往往在上市後一兩周劇跌,不符成本。不只一位耆老提到,以前的蟲害少,不像現在不灑農藥荔枝根本無法收成,成本太高,許多果農索性不經營荔枝園,有人把土賣給磚廠,或是在樹下養雞養鴨。現在經過香山,至多一、兩部小卡車停在路旁,零星的販售之外,大規模的荔枝林已不復見。

 

1《竹塹北門鄭利源古文書》可得,道光年間,鹽水港、南隘、深井、寶斗、仁新城的土地大都由北門鄭氏家族所有。
2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荔枝主題館。

 


文:廖子齊
圖:汪葦如
受訪人:戴金寶、黃錦標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