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接合後,團隊不禁回問自己-「風起」,代表的是什麼?又將走向哪裡?我們沒有任何答案。自始至終,也只有「希望能與在地人一起說故事」的共同目標。從《百年香山》開始,我們和新竹的鄉親們,不斷摸索著這條出路。
路途中,我們親身參與了無緣見證的過往時代。陪著鄉親走過生命曾經,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訪調裡,找到這份工作存在的價值。走在一道沒有豐沛資源,卻有著滿滿回饋的羊腸小徑上,孤獨卻不寂寞。
不禁想著風起的創刊與復刊,也是如此,在孤獨卻不寂寞的摸索中-說著地方故事的同時,讓風起能夠逐漸找到自己的價值。
復刊第一號,我們走入竹蓮,從文化角度探查地方之根本。以「匠心」為主題,尋訪貼合於地方的文化起頭-漢餅糕點、香花素草、沉香金冥、木藝雕飾,一家家店舖代表著一位位老師傅。他們鑽研自己的藝、走像所往的道,幾年積累下來,與竹蓮寺共同交織出地方信仰之脈絡。
作家尼爾.蓋曼在《易碎物》所說:
「故事和它們一樣,易碎而脆弱,所有內容不過二十六個字母和標點符號的集合罷了。口耳相傳的故事更加難以捉摸,靠意念與聲音維繫,抽象虛無,看不見,摸不著,一旦說完立即消失。這恐怕是萬物中最容易失落的吧?可是,有些簡單的小故事,說冒險,說英雄,其中有怪物,有奇蹟……
說故事的人不在了,故事誕生的國度消亡了。
只有它們流傳下來。」
如果有天,說故事的人不在了,地方改變了,希望風起還能伴著故事繼續流傳。
期待我們彼此,風雨同路。
主編:劉家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