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0101

【風起】宜新神佛像店.木雕師傅與產業的軌跡

木雕黃金時代

  施慶源,香山長大的木雕師傅。就讀朝山國小時不喜歡讀書,在放牛班每天到學校拔草打發時間,後來謝玉樹校長在施慶源六年級的時候,介紹他到黃萬車師傅那裏當木雕學徒。同時有四位同學一起過去,最後只剩下他一人完成三年四個月的學習,這段歷程也造就後來五十多年的木雕師傅生涯。


  台灣早年木雕發展是中國傳過來的「漢式神桌」平面雕刻,師傅主要都是作寺廟生意,施慶源的老師黃萬車師傅與師公都是如此。也由於師承關係,他開始在城隍廟、竹蓮寺等地方廟宇服務結緣,以至於有了後來觀音神像修復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的木雕產業進入了「藝品」階段,雕刻一般家中擺飾品外,甚至做起美國人生意。當時台灣木雕手藝的精美,「藝品」與「螺鈿」(俗稱美國箱)同樣受到美國人喜愛。而美國人大量從台灣買藝品回去,開啟木雕產業榮景。全盛時期光黃萬車師父門下便有幾百位學徒。


  其後台灣退出聯合國,美國人紛紛離開台灣,藝品雕刻收入變得蕭條,木雕師傅只好轉向鄰近的日本發展,從木魚到佛像都幫著代工雕刻。由於這層關係,施慶源開始接觸佛像雕刻,更因為技藝精良而享譽日本。


那些神像故事


  民國103年,受竹蓮寺主委委託,進行竹東一私人宮廟觀音神像的修復。早期雕刻技術與材料限制,神像受損程度於表面彩料脫落外,神像上更有多處裂痕;內部更是嚴重潮濕與白蟻侵蝕。施慶源只能一個一個區塊緩緩修復,整尊神像耗時一年多,才將祂從裡到外整復,完成之後全然看不出來原先的毀壞。而當時的觀音像,現仍安座在竹蓮寺二樓。由於神像散發慈悲形象,令參拜的信徒感到平安與事事如意,於是尊稱為「如意觀音」。


  現在台灣廟宇眾多,木雕應該擁有許多發展機會,但是木雕學徒生活辛苦,傳統產業的收入已經不如過往,大多數人並不願意接觸這樣的行當;再加上科技進步,多數變成以機器取代人工來雕刻,導致從事木雕產業的人變稀少。如今新竹的木雕師傅已經屈指可數,其餘大多零星分布在中南部,這項傳統手藝已經在慢慢的消逝中。



文:侯凱程

圖:陸孝文

buttons=(知道了) days=(90)

本網站使用cookies增進您的瀏覽體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