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蓮寺,耆老口中的「觀音亭」,遽聞是約莫在清康熙五十年(1711),農民於南門外御史崎所發現之觀音像,隨而搭建小庵祀奉。直至王世傑率領親族開墾竹塹,捐地獻款才逐步修建至今日規模(註),當時菩薩金身即是「三媽」,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與「長和宮」、「都城隍廟」並稱新竹三大廟。每逢節慶時分,熙來攘往的人潮湧在竹蓮寺間,其香火鼎盛,也回應著信眾們的祈求。
竹蓮寺的觀音菩薩像有三尊,三尊觀音像均是泥塑金身,頂戴五佛冠,人稱大媽、二媽及三媽。大媽是建廟之初奉祀的神像。二媽是由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分靈,據說最為靈驗。三媽最古,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聞名臺灣。
竹蓮寺祀奉觀音菩薩像,人稱大媽、二媽及三媽,皆是泥塑金身。三媽歷史最為悠久,從王世傑以來,已有三百年歷史。二媽則是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分靈;大媽為建廟之初所奉。寺內尊拜神祇有:
內殿:
主祀觀世音菩薩。
配祀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韋馱菩薩。
伽藍菩薩。
護法尊者。
十八羅漢。
前殿:天上聖母。
龍邊廂房:
註生娘娘。
七娘媽夫人。
十二婆者。
十八羅漢。
虎邊廂房:
境主公。
太上至尊牌位。
長生祿位牌位。
十八羅漢。
值年太歲星君牌位。
祖師殿:達摩祖師、福德正神。
註:
竹蓮寺歷經幾次修建。道光五年(1825年),由新竹望族林紹賢指導修建工程。道光九年(1829年)由林紹賢之子林祥雪跟進。同治五年(1866年)至十二年(1873年),住持許德麟提議重修,並邀請地方人士陳長水、莊榮陞、湯奇才與新竹地區信徒所組成十八股重建委員擴大重修。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又由信士倪光輝、蔡炎、鄭正龍、蔡淵等人發起重修;民國四十年-四十七年,由住持許清火請管理人許振乾,以及地方有志人士李金海、楊文棋、莊來金與各界善信集資重修。同時增建五門、鐘鼓樓、六角金亭等。
(資料參考來源:竹蓮寺官方網站)
文:劉家維
圖:沈華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