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濕地成為海洋育兒床、招潮蟹天堂 |
香山潮間帶
「香山濕地」是香山人的寶貝,靠海一代而居的老長輩總說。從地方居民對於它的戲稱,可以想見這片西北海岸最大泥質潮間帶的重要性。「香山濕地」位於新竹市西南側,面積廣達1,600公頃。範圍北起港南-客雅溪出海口,途經大庄、美山、香山、朝山、海山、鹽水到南港,跨越多個庄落。潮間帶最寬處達兩公哩,孕育無數生命於其間。
民國90年公告為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尤其生態資源豐碩。其中各類招潮蟹種數量龐大;奇特的 S 形蚵殼灣,喚來大批鳥禽佇足休憩。香山蚵田一度榮景非常,生產牡蠣大又肥厚,是海口人重要收入來源。汫水港溪口為「海山漁港」;北堤岸延伸至朝山社區一帶,堤上建有「觀海樓」、「圍籬步道」、「觀海平台」。天然環境之外,亦提供多元景觀面貌。
濕地生態錄
香山溼地物種多元,每年生育成億上兆浮游生物,提供新竹沿海魚苗食物來源。每逢春天幼魚密集,數量無以估量;小魚吸引深水域大魚覓食,形成自然的海洋食物鏈。捕捉虱目魚苗、鰻苗;全村動員牽罟,幾乎是六、七十歲人共通回憶。牽引著香山人生計,也造就豐富生態系統。
蚵田對海水產生阻隔而刻劃出潮溝,使得剛出生幼體不易被潮流帶走,又有躲匿之處,成為濕地動物最愛,特別是廣闊的潮間帶,因水慢流緩,每當潮水退去,浮游生物、有機物、藻類,容易擱淺於沙灘表層,提供蟹類食物,溼地成為海洋的育嬰床及招潮蟹天堂。其中動植物種類豐富、族群龐大,可謂全台之最。
地方耆老志修伯曾說,香山濕地螃蟹有八最:跑得最快的「角眼沙蟹」;跑得最慢的「豆形拳蟹」;長得最美的「弧邊招潮蟹」;長得最醜的「瘤凸方蟹」;色彩最紅的「斯氏沙蟹」;色彩最白的「清白招潮蟹」;最凶悍的「短槳蟹」;最斯文的「短指和尚蟹」。其蟹種多元,分為六科、二十三屬、三十三種,數量超過一億隻,成為在地特色。
此外,文蛤、公玳(薄殼蛤)、赤嘴(環紋蛤)、西施舌蛤、花蛤;黃嘴螺、大玉螺、花青螺、瘤岩螺、蚵岩螺、燈籠法螺。彈塗魚、土龍、蝦猴、鱟。各式螺貝、泥灘兩棲物種多元;濱刺麥、番杏、變葉藜、馬鞍藤、菟絲子、銀合歡、馬齒莧、濱水菜、蒺藜草,樣貌特殊的潮間帶植物,也一層一層的披在溼地旁沙丘上。濕地生態系統的多元面貌,完整的呈現在香山的濱海地帶上。
海洋汙染
「文蛤、花蛤每年以20%數量驟降,而且出現早熟、體形趨小化現象。」「香山濕地貝類,自民國八十年的96種,銳減為31種。」從各種數據顯現,香山濕地汙染情形與日俱增。而後爆發的「綠牡蠣事件」,更將香山濕地的汙染疑慮推向高峰!
「新竹香山海域的汙染是世界級!」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聯合報A7版大篇幅報導,由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林曉武教授揭露,這個位於客雅溪出海口的泥灘地,它的不健康狀態才全然曝光。
中上游工業廢水、畜牧汙水,以及每一戶家庭也跟著排入其中。此外,毫無節制的濫捕,原本蘊含萬千生物的香山濕地,也逐漸失去元氣,亮起環境的警示紅燈!
本是香山人賴以為生的水域,卻因為工業傾靠與意識低落,替香山濕地烙下一道永難抹滅傷痕。如今,水產量已大不如前;蚵,更是成為外銷拒絕戶。生態逐步消失,也讓伴隨地方產業的發展畫下休止符。
文:沈華葦
圖:沈華葦、陸孝文
受訪人:蔡志修